中医复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8|回复: 0

浅论针灸:“能量池”与“能量搬移”

[复制链接]

57

主题

57

帖子

3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
发表于 2024-6-18 0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dmiantiao 于 2024-6-18 00:01 编辑

(一)题外话中医学术圈里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是中药派,二是针灸派,三是杂派(这个“杂”字没有贬义,指的是治法不拘一格,包括但不限于推拿、祝由、气功、符咒、膏贴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伪医、混子、骗子,这些本质上不算是中医,所以他们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官方中医里面以中药派为主,针灸派为辅,一般不会对立看待彼此。但是民间中医里面,以针为主的民间中医很多都看不起以药为主的中医,而以药为主的民间中医也有一些并不是特别认可针灸;杂派的民间中医大多也是不屑于针和药的,也就是说三派各玩各的,甚至互不认可。
我说这个,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不是有意挑起对立。相反,我一直主张中医必须是全科、全才,反对中医药大学将中医、中药、针推分开教学。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向的观点是,该用针用针,该用药用药。什么时候以药为主、什么时候以针为主,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包括病因病机病程病情等具体情况,还要看当时的环境和情况哪个更方便。总之一句话就是,辨证论治,善巧方便,不拘泥很多急症、痛症,扎针的效果确实是又快又好又方便,就应该用针;很多慢病、重症、虚证,必须用药才能确保疗效,所以应该用药为主;有些轻症只需食疗或推拿,而有些怪病杂症需要用到祝由或符咒,还有些疑难病需要患者自己修炼气功才能痊愈……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正文
我曾在《论经络之气》(见《李太云说中医复兴》第375-379页)一文中详细讲解过经络,以及通过经络治病的原理。针刺治病的本质是能量搬移,这个搬移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启动、刺激、激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运输、输送、投送,同时还可以理解为打通某一个通道的钥匙、开关、密码。而艾灸治病的原理是补充阳气,通过扶正而达到祛邪的目的,这个正气、阳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正向的能量或热能。我曾提出一个观点:艾灸主要是灸中枢以补气血而布四方针刺主要是针远端以通经脉而行气血艾灸必须选择“能量池”较大的穴位,而针刺必须选择“开关”效果较好的穴位。什么意思呢?就是艾灸的时候,我们在通过外力的作用(艾绒燃烧的热能)灌注“能量池”,补充阳气或正向的能量。针刺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打开经络的开关,促使经络之气加速运行,调动身体原有的能量或气血储备,输送到相应的部位去。我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能量搬移”。所以针刺的前提,是你得要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用于搬运投送。一个体格壮实、正气不虚的患者,针刺可以立杆见影;而一个体质虚弱、正气不足的人,针刺的效果就会很慢甚至无效,因为他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供搬移。
经络穴位的“能量池”概念,是我为了表达方便而创造的一个词,目前没有在任何专业著作、期刊、网站上见到这一描述。它有三层意思:一是某些穴位可以承接、受纳外来的能量输入;二是它能受纳、储存和调用可供身体使用的能量或气血;三是它能调节能量或气血的流向或流量。
我们可以把“能量池”想象成一个水库,水库首先可以承接受纳外界的水(主要指雨水);它能受纳、储存和调用水,如溪流、河水、雨水、地下水等,能向下游排放水(此处可以想象为水库是穴位,河流是经络);排放水的时候它能根据需要而调节排放的流量。大而深的水库容量就大,小而浅的水库容量就小,这个很容易理解。经络穴位里面,“能量池”大的穴位可以承接受纳的外界输入的能量相对比较多,所以以补为主的艾灸需要选择“能量池”大的穴位效果才好;“能量池”小的穴位能承接受纳的外界输入的能量非常有限,所以艾灸一般不选用这一类穴位。

而针刺跟艾灸不同,它不是以补充、输入为主,而是以搬移、疏通为主,所以针刺需要选择具有比较明显的“开关”作用的穴位。而这些穴位正如前人总结的,很多都远离身体躯干部位。至于这些具有“开关”作用的穴位是如何发现的,这个只能去问我们的老祖宗了,我认为是他们通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修炼、临床不断总结出来的。

我们来看针刺常用穴位:四总穴:委中、三里、列缺、合谷。4穴均位于四肢远端、肘膝关节以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通里、列缺。12穴中,只有环跳勉强靠近躯干部位(躯干与下肢连接部位),其他11穴全部位于四肢远端、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60个穴位全部位于四肢远端、肘膝关节以下。这些都是最常用的针刺穴位,大多远离身体躯干,位于四肢末端或头面部。此外:勒三针,躯干部位的用针极少;余浩的阴阳九针,全部位于手部;万方琴的万一针,高树中的一针疗法等,取穴也大多位于四肢或头面部。
我们再看艾灸常用穴位:《扁鹊心书》黄帝灸法25条,共用到6个穴位,从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关元、命关、中脘、巨阙、脐俞、涌泉。除了涌泉之外,其他穴位全部位于身体躯干部位。扁鹊灸法共用到9个位,从重要性和使用的普适性排序分别是:命关、肾俞、足三里、承山、涌泉、脑空、目明、腰俞、前顶。书上明确说了,主要就是用前面两个穴位(命关、肾俞),后面6穴使用频率极底,只有在个别特定情况下才使用。窦材灸法50条,一共用到12个穴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关元、命关,其次是巨阙、神阙、中脘等。12穴中仅有3穴不是位于身体躯干部位。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提出的“能量池”概念和“能量搬移”的“开关”概念的可能性。当然这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需要实验验证证明、更需要详实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撑,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同行老师参与讨论研究和临床验证。(民间中医李太云,2023年8月19日于中约堂中医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复兴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