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41|回复: 0

为什么有时候用“经典成方”疗效不好?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15

帖子

907

积分

青囊圣手

Rank: 4

积分
907
发表于 2021-11-30 13:0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秦伯未

成方是前人的处方用药经过实践有效后遗留下来的,必须加以重视,而且要做好处方用药,也必须胸中有较多的成方作为资本。

但是,成方中有通治方和主治方,必须分清。

什么叫做通治和主治?

徐灵胎曾说“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有主方”,又说“专治一病为主方,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

因此,他在《兰台轨范》里分别通治门和各病门。

我认为通治方和主治方各有特点,通治方也有主病,但治疗范围比较广泛。

如能对通治方善于加减使用,在处方用药上是良好的基本方剂;相反地将它随便套用,就会浮而不实,成为庸俗化了。

01.例如,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治肾阴亏损引起的瘦弱腰痛等证,虽然书上说治肝肾不足,也有说三阴并治,并谓自汗盗汗,水泛为痰,遗精便血,喉痛牙痛……都能治疗,毕竟要认清主因、主脏、主证,根据具体病情而加减。

假如认为阴虚证都能通治,对所有阴虚证都用六味地黄丸,肯定是疗效不高的。

事实证明,前人治肺肾两虚的劳嗽,加麦冬、五味子名为长寿丸;治肝肾两虚的目眩昏糊,加枸杞子、菊花,名为杞菊地黄丸;再有治本脏虚弱的腰膝酸痛,也加杜仲、牛膝;小便频数加益智仁,并去泽泻。

因此,我意味着处方用药应当有一个成方作为依据,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通过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不断地创造性的新的事迹出现。

02.大家知道左归饮和左归丸也是补肾的著名方剂,而且力量胜于六味地黄丸。

其实左归饮就是在六味丸内去丹皮、泽泻,加枸杞子、炙草;左归丸就是在六味丸内去丹皮、泽泻、茯苓,加枸杞子、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牛膝。

张景岳自己曾说“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所以六味丸的主药根本没有变动,很自然地达到了推陈出新的境界。

同时,又指出了临床上具体使用方法:

用左归饮的时候,见肺热而烦者加麦冬,肺热多嗽者加百合,脾热易饥者加芍药,心热多躁者加玄参,肾热骨蒸者加地骨皮,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血热妄动者加生地;

用左归丸的时候,如大便燥涩者去菟丝加苁蓉,虚火上炎者去枸杞、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

更可看到在临床具体使用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03.通过张景岳的启发,我以为运用成方必须分析主治、主药,同时也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加减。

比如归芍地黄汤治肝肾阴虚的证候,即六味地黄汤加当归、白芍,其中归、芍当然为补肝血的主药,补肾阴的主药则为熟地、山萸。

处方时可将这四种作为基本药,再考虑同样能滋补肝肾阴血的枸杞、女贞、首乌、阿胶等作为协助,这对原方的主治不变而力量可使雄厚。

另一方面,滋补肝肾是偶方的一种,有平衡的补法,也有侧重的补法,这就须视具体病情来决定。

所以把这些药物配合起来,可以产生三个不同的形式:

第一,肝肾两补法,即肝肾并重的通治方:

熟地、山萸、枸杞、女贞+当归、白芍、首乌、阿胶。

第二,滋肾柔肝法,即滋肾为主佐以养肝的通治方:

熟地、山萸,枸杞、女贞+当归、白芍。

第三,子虚补母法,即补肝为主兼予滋肾的通治方:

当归、白芍、首乌、阿胶+熟地、山萸。

滋补肝肾的药不止这几种,配合也并非那么机械,尤其效力的轻重须视药物本身的力量和用量如何,不能单从药味的数量来衡量。

这里仅是用来说明,在成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加减,在双方兼顾的时候应当分别主次。

但是这样的处方比原方虽有变化,总之是一个通治方,因为肝肾阴虚能引起多种病证,究竟治哪一种病证不够明确。

假如,见头晕、目眩、耳鸣加入龟板、牡蛎、菊花、天麻;午后潮热、手心灼热多汗加入鳖甲、丹皮、地骨皮、白薇之类,将原因疗法密切结合症状,便能将通治方转变为主治方。

这是处方用药的常规,只有掌握这常规才能出入变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

当然,适应地选用成方和适当地加减,还须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体质。

例如熟地性温滋腻,对内热的患者可改用生地,肠胃薄弱的或将熟地炒用,或砂仁拌用。这类经验在老大夫最为丰富,必须细心学习。

此外,选用成方大多以主证为主,但在上面说过,病因和病位实占重要地位,所以选择主证方剂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病因和病位是否符合。

如果主证相同而病因或病位不符,不能认为就是对证处方用药;反过来说,假如病因和病位相符,即使主证不尽相合,却有值得考虑的必要。

我尝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胃痛,又用桂枝汤加黄芪、当归治体弱容易感冒及引起关节疼痛的患者,收到良好效果,便在于此。

推而广之,我常用外科的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喘,效果胜于小青龙汤。理由很简单,小青龙汤是治风寒引起的痰饮咳喘,阳和汤却与痰饮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相吻合,且能结合到痰多的症状。

这里充分说明了所谓成方的灵活运用,不仅在于加减方面,主要是在理论指导下独立思考,才能在使用上更为灵活广泛。

正因为此,倘然允许说重视主证而忽视病因病位是舍本逐末,那么可以体会到不但用方如此,用药也是如此。

近来有人只讲药物的主治,不讲究它的气味归经,我以为主治固然要讲,气味归经绝不能放弃,否则便会与辨证施治脱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复兴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