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家与中医的关系,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不敢轻易下笔讨论。但是目前比较缺少这方面的科普文章,应该有不少朋友想花最少的时间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揣冒昧,写下以下文字,还请方家指正。一、道家思想、道教文化与中医的关系
我们日常所说的“道家”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体系,是诸子百家中与儒家不相上下的最重要的一家;二是世俗的道教,是中国固有的本土的大型传统宗教。
1. 道家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 先秦诸子百家,道家独盛,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道家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黄帝和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所以道家思想也称“黄老之学”。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亡佚两千多年的帛书《黄帝四经》,确证了黄帝为道家之宗。道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道既是宇宙的本体本原,也是宇宙生成演化的规律法则。道家同时提出了“道一元论”和“气一元论”,将“气”上升为万物之源,道即是气,气即是道,并且提出“天人合一合于气”等观点。以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气”就是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它包括了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及信息等。气的和合聚散,形成了整个宇宙的基本形态,同时维持着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中医学的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等理论,大多都跟道家的“道”“气”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很明显受《道德经》《庄子》(也称《南华真经》)《黄帝四经》等道家经典的影响,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沿用道家的语言,内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说《素问·上古天真论》里面的“其民故曰朴”与《道德经》二十八章“复归于朴”、五十七章“我无欲而民自朴”、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语句与思想都极其相似。《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认识,基本上与《庄子》和《道德经》中一致。又比如说《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思想,与《道德经》六十四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帝内经》的“周天”“清净”“根、门”“天符、岁直”等概念,在《道德经》《庄子》里早有更详尽的论述。2.道家内丹术与中医气功最初出现的气功叫导引、吐纳,后来又有服气(食气)、行气、守神、守形、内视、存想(印度瑜珈里面的冥想可能来源于中医气功的这一支)。道家运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模型,在这一系列养生运动方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独立理论体系和功法体系的内丹术,对中医气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道家内丹术是中国气功的核心。内丹术是道家养生修炼的法术,也就是现在通俗讲的周天功,其实就是以“黄老之学”为依据,以《周易参同契》为基础,借用外丹炼丹过程与火候来描述修炼过程的道家气功。
小周天吸气意想从鼻根入两目,向下会于舌尖,经喉、气管、直达小腹气海,然后过会阴连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达百会,经颅内至舌尖。这就是任督二脉周流。大周天也是直接循经运气,口诀就是十二经歌诀: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加上任督二脉,大周天运气与经络之气流向保持一致。二、道门医学、《道藏经》与中医的关系目前民间中医有很多非常推崇道医,但是通常又分不清道医跟中医的关系。广义的中医,包括道医、儒医、佛医等医学体系,也包括汉医、藏医、蒙医等少数民族医学。
自古以来,我们常说“医道同源”“医道相通”,或称“医易同源”,都证明中医源出道家思想。为什么中医始终强调“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的一个浩大的叙事中来加以研究,主要是因为中医来源于道家。
《素问·著至教论》: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黄帝内经把对中医的要求与道家的标准完全等同起来,这是医道相通的一种表现。
1. 内丹术与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国特有的发明,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针刺、艾灸、气功等中医理论与疗法,都是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之上。而经络腧穴的发现,主要源于道家的导引、行气、内炼之术。经络的本质本人曾在《论经络之气》(见《李太云说中医复兴》第375-379页)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而针刺与艾灸的区别也在近期《浅论针灸:“能量池”与“能量搬移”》一文中有所提及。
很多人可能认为是先有穴,后有经,若干穴连成一串从而“画”出经络路线图。其实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方法是现代人习惯看经络平面图造成的。经络学说是立体的,由内部五脏六腑到外部四肢百骸筋骨肌膜,无所不包。经络的发现,最初是由导引行气实修实证体验出来的,而不是凭空画出来的,也不是在实验室通过小白兔小老鼠试验出来的。导引行气在我国古代很早就盛行了,庄子的吐纳导引,老子的专气致柔,《灵枢·九针十二原》的“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素问·调经论》的“守经隧”,都是内炼气诀的证据。内炼家通过内丹气功修炼,仔细体验自身体内之气(经气)运行的情况和规律,发现了经络,并进一步发现了经穴,以及某些经外奇穴,如常居、天真、山源、华庭、风徊、曲津、蓬瀛、三峰、守中、保城等穴。
内炼之时,经气运行,无论小周天还是大周天,修炼者都会有所体会。经气运行通过之处,即为经络,经气积聚之处或通关之处,即为穴位。所以道家实证中发现的经穴,一般会比医家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穴位超前。
2.道医导引与中医气功我们现在几乎人人听说过“气功”,也有不少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在修炼气功,但是你要问“气功”一词何时出现、何人命名,恐怕没几个人知道。《素问·上古天真论》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中医气功,并且放在《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足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老子的“吹昫玄牝”,彭祖的“吐纳导引”,都是气功。第一个创“气功”之名的,则是东晋道士许逊,这是一位典型的道医高人,他认为气功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有养生和却病的作用,他在《灵剑子》一书中以“气功”统称服气、炼气一类的养生术。
现代气功界习惯于将“导引”看作一种特别的运动,实际上它包括了调心、调息、调身三个方面,包括意念、呼吸、姿势(体位)、吐音、经气、外气等导引之法,所以它是身心同调,既有呼吸和肢体运动,还有意念引导内气的含义。道家吐纳法,包括纳气、闭气、服气、调气、行气、胎息,大多与中医气功调息相通或相似。道家存想法与中医气功调心炼意也基本相似,包括印度瑜珈里面的冥想,以及瑜珈里面的最高境界的皇冠瑜珈,大都是这个意思。黄帝内视(观想)法与涓子内想法、老子的“守一法”,与中医气功调心基本上同宗同源同流同归。3.《道藏》的医学成就《道藏》之名,始于唐代。道家和道教的典籍汇编起来就叫《道藏经》,简称《道藏》(佛教典籍汇编起来叫《大藏经》,简称《大藏》)。第一个结集《道藏》的人,是南北朝刘宋的陆修静,他编成的《三洞经书目录》,被后世公认为第一部《道藏》。自唐玄宗下令编成《开元道藏》,到经历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金章宗,到元初,《道藏》内容不断丰富。目前的《道藏》主要以明正统和明神宗的正续《道藏》5485卷版为主。100年前,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1120册的上海版《道藏》,成为今天通行的版本。
《道藏》主要按“三洞”“四辅”分类,“三洞”系指洞真、洞玄、洞神,其中每洞又分十二类: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等。《道藏》中关于医药的书,包括金丹、方药、服食、导引、吐纳、辟谷、养生、药草、各家气诀及理论性的著述,可谓浩如烟海。大约90年前,上海商务印书馆从《道藏》中录出十四种医书,出版了《道藏医书十四种》,其中就包括很多最具影响力的中医经典如:《素问》《灵枢》《素问遗篇》《难经》《肘后方》《千金方》《本草衍义》《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四气摄生图》《养性延命录》等。此外,尚有几部值得特别一提的道书:《太平经》。《太平经》包括医学理论与临床两方面,其中医学理论方面包括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等,内容与《黄帝内经》基本一致,并且有所发展。临床方面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和气功养生方法、符咒治病等。《周易参同契》。该书为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参字在篆书或隶书中经常与三字相同,所以此处参即三,周易(大易)为一,黄老为二,炼丹为三。同为通,契为契合,参同契意为周易黄老丹道三者通同契合。《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黄庭经》。包括《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黄庭经》是内丹典籍,也是气功经典著作。由于修炼内丹,内气运行历历在目,因此对中医藏象、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贡献。《悟真篇》。北宋张伯端紫阳真人代表作,道家养生功法主要经典。本书求真务实,不做奇幻之论,不为鬼神之言,以人身精气神三宝为基础,积极探索生命本源,将气功分为四段功夫: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书中首论阴阳,次论金丹,三论采药,四论气化。同时他还发现了丹功四密穴:阴跷、丹田、玉枕、玄关,没有长期实修的功夫是不可能发现的。此处,《太清金液神丹经》《太清石壁记》《太清玉碑子》《五厨经注》《天隐子》《入药镜》等《道藏》经典,以及它们在医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昭示着道家经典与中医的深厚渊源。三、道医与中医
古代一般将中医分为四类:儒医、世医、时医、草泽医(草泽医是古代的民间中医,也称铃医),并无道医一说。但是自古以来,道家不乏医学高手,比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陈抟、马钰等人均既精于道,也精于医。道医的前身是“丹医”,是因为炼丹术日趋成熟,丹药广泛流行之后才形成独立一派。所以应该称为“丹道医学”更为合适,它在内丹、内景、养生、房中术方面的认识,实际上是独树一帜且高于传统中医的。现代关于中医的定义是: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根据这个定义,凡是古代在中国境内产生并实践的传统医学,都可以称为中医;根据哲学宗教思想来源,可以分为儒医、道医、佛医等;根据民族或地域,可以分为汉医、藏医、蒙医、苗医、瑶医、回医、壮医等。这些都是在中国境内长期存在的传统医学,都是中医的组成部分,都统属于中医。所以总结一句话就是,道医是广义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中医李太云,2023年9月9日至9月14日,于御纯书院。主要参考书:《道家文化与中医学》,陈可冀主编、江幼李原著、宋天彬重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7年5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