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广州中医药大学
前任校长:王省良,汉族,1961年3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专业技术职务, 1982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1987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1992年7月起历任第一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寄生虫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年起历任第一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副主任(正团级),第一军医大学科研部副部长、部长(副师级),第一军医大学训练部部长(正师级); 2004年11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常委; 2011年10月起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领导、校长; 2021年6月7日 免去王省良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职务
现任校长:王伟 公开资料显示,王伟此前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是首届岐黄学者,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还曾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王伟临危受命,担任“清肺排毒汤”应急专项专家组组长,着手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此前简历为: 王伟,男,1964年生,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暨北京市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与新药研究;心血管病的证治规律研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次揭示气虚血瘀证在不同种属间具有共性的特征分子群。提出适宜证候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解决瓶颈问题。主要承担的教学工作为《药理学》及研究生课程《药理学研究进展》。
3、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建光,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手外科副主任,中华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显微外科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联谊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1993年4月,晋升为硕士生导师;1997年4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领导;1999年3月,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2000年4月,任复旦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2002年6月—2002年09月,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医院管理;2003年10月,首批获得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医院管理文凭;2004年5月至今,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2007年7月,任上海市WS局领导;2007年8月,任上海市WS局局长;2008年10月,任上海市WS局局长、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中共上海市WS局委副领导、中共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副领导;后任上海市WS计生委主任、副领导;2014年2月,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4、南京中医药大学
胡刚,男,汉族,1961年4月生,江苏泗阳人。1987年9月加入民盟。1992年6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毕业,获博士学位。 现任民盟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江苏省zx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1978.09--1983.08,江苏省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 1983.08--1984.08,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中心医院内科医师、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1984.08--1987.07,江苏省白求恩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7--1993.01,江苏省徐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其间:1988.12-1992.07,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01--1995.08,江苏省徐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1993.06副教授); 1995.08--1996.09,江苏省徐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 1996.09--1999.04,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1997.06教授,其间:1996.11-1998.09,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后); 1999.04--2000.04,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1999.09博士生导师); 2000.04--2002.06,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2002.06--2003.04,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药学院院长; 2003.04--2012.06,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其间:2006.05-2008.04,挂职任泰州市副市长); 2012.06--2014.04,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民盟江苏省副主委; 2014.04--2016.10,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民盟江苏省副主委; 2016.10--2017.12,民盟江苏省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7.12--2018.01,民盟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8.01--,民盟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江苏省zx副主席,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5、成都中医药大学
余曙光,男,汉族,1965年4月生,大学学历。重庆市人。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养生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皮内针专业委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规划教材专家组成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中医学专家评审组组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副主任委员。 他对针灸防治老年性疾病、针灸作用的时间特性和针灸作用的神经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针灸促进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神经康复的神经元突触有可塑性的观点。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承担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中医管理局项目4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效应与机理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针灸治疗Bell′s面瘫系统评价和RCT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差、轮班不适应症的中医药防治基础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刺治疗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针刺调整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择时治疗脾虚症的时间病理学基础研究"获省科技二等奖,"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本科人才基地针灸推拿专业建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6、山东中医药大学
高树中,男,汉族,1962年5月生,山东临朐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针灸学硕士学位,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等职务。 主要研究成果:著有《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中医脐疗大全》、《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疗法丛书》、《针灸临床家丛书》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曾经参加编写的教材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编委、《针灸治疗学》副主编、《针灸学配套试卷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针灸治疗学》主编。并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开设并主讲《中医外治学》课程。已获6项科研奖励。主持完成了《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 拔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09.5-2008),并已发布实施。现主持和参加"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优化方案评价及临床共性技术研究"等国家973、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临床擅长应用单穴治疗疾病,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长于胃肠疾病、男性病、颈肩腰腿痛、时间性病症,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郭宏伟,男,1966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专业:中医医史文献,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医学教育史及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相关研究,主要论著:《生命科学》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主持科研课题:补肾壮骨方调节破骨细胞分化信号环路的机理研究、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2020年刚上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8、天津中医药大学
前任校长: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WS学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发表论文4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1948年2月26日,张伯礼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 198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 1982年9月-1992年7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室主任。 1992年7月-1999年12月,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 1999年12月-2002年8月,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2002年8月-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 2006年10月,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0年12月-2018年1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20年2月,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中医院。 张伯礼在继承发展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他潜心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倾注大量心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新华网评) 张伯礼用诲人不倦、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大爱、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无愧于全国优秀D员光荣称号,彰显了一位有崇高价值观的中医达人的高远胸怀。 (人民zx网评) 张伯礼热爱祖国,为人坦诚,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尊重前辈,虚心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热爱中医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提携后学,关爱学生。 (何梁何利基金评) 张伯礼校长是中国科技界的著名学者,为国家的教育和科技进步特别是在中医教育、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澳门科技大学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逆行武汉,奋战了80多天。以他为代表的中医药人为抗疫"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医药力量,身为代表的他也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忠实履行职责。 (新华社评) 张伯礼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办公室评)
现任校长:
高秀梅,女,汉族,1966年7月生,内蒙古包头人,无党派,1992年7月参加工作,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09-1989.09,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学生; 1989.09-1992.07,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2.07-1997.12,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97.12-1998.09,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血流变研究室副主任; 1998.09-2001.09,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1.09-2003.09,天津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09-2006.05,天津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其间:2005.06-2005.12在日本产业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研修); 2006.05-2006.08,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兼中药系副主任; 2006.08-, 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其间:2007.06-2007.09在天津市高校管理干部赴英国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修班学习)。 历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市zx常务委员,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 2021年05月07日,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更新的信息显示,原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的高秀梅已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9、湖南中医药大学
戴爱国,男,1966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领导、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1982年9月—1987年7月 衡阳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本科生; 1987年7月—1989年8月 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医师; 1989年9月—1992年8月 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2年09月—1995年6月 同济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5年7月—1996年12月 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1997年1月—1999年1月 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 1999年1月—2001年4月 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副领导; 2001年4月—2002年9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副领导; 2002年9月—2002年11月 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委员、副院长(主持工作),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副领导; 2002年11月—2016年1月 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领导、院长; 2016年1月—2016年2月 湖南省WS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省委派驻长沙医学院任领导、省政府督导专员),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领导、院长; 2016年3月—2018年10月 湖南省WS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长沙医学院领导、督导专员; 2018年10月—2019年6月 湖南省WS健康委员会巡视员,长沙医学院领导、督导专员; 2019年6月— 2019年7月 湖南省WS健康委员会巡视员,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领导、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2019年7月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领导、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吕晓东,女,1966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并留校工作。曾先后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领导、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导、院长,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领导。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科带头人。 1988.8 -1989.4 附属医院针灸科 医师 1989.4 -1992.10 附属医院医务科 科员 1992.10-1996.7 附属医院急诊科 主治医师 1996. 7 -2001.3 附属医院急症病房 副主任医师 2001.3-2003.10 附属医院医务科 科长 2003.10-2011.4附属医院 副领导 20114- 附属医院院长 科研及教学成果:1一氧化氮、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研究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芪东煎对血管内膜损伤后PDGF-B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的课题类型及名称:1.肺心平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及大鼠肺动脉右心室ET和NOSmRNA表达的影响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芪冬煎剂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过氧化氢对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3.中药干预肿瘤转移器官特异性关键靶点的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吕文亮,男,汉族,湖北武穴人,1963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委员、常委、副领导,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8月生,1985年7月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2005年7月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主任,湖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院长。2009年10月—2015年 7月任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2015年7月至今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 兼任世中联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为中医温病(感染病)领域知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病证结合模式 下运用疫病理论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及症候标准化研究。曾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2项,获得包括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奖项8项。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主编《脾胃病证治精要》等著作6部。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陈忠,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在日本冈山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男,汉族,1968年6月生,福建仙游人,民进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浙江省zx常委,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Neurochem Int》及《Neurosci Bull》副主编等。 承担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胺对NMDA诱发的兴奋性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06-200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频电刺激小脑顶核抑制大鼠杏仁核电点燃癫痫的作用机制 2007-2009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胺在脑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及对缺氧诱导因子的影响 2007-2009 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 2008-2011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组胺及其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2008-2010 6.中国一等博士后科学基金 组胺对NMDA受体的内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2008.03-2009.07.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2009.1-2011.12 8.973子项目 脑缺血的基础与临床保护机制 子课题:脑卒中神经损伤与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2010-2012 9.国家创新新药重大专项-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和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 2009.1-2010.12 10.NIHRO1项目子课题 小鼠扩散性三叉神经痛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2008-2012 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神经元兴奋性毒性与组胺及组胺受体 2007-2009 12.浙江省WS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低频电刺激对难治性癫痫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推广 2007-2012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冷向阳,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吉林省大安县人,九三学社社员,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长级),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院长。 2015年10月-2017年6月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2017年6月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李灿东,男,汉族,福建石狮人,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2年起历任福建中医学院外台办副主任、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医系主任 2004年05月起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常委 2010年06月起任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常委 2017年09月起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副领导。 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和中医临床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诊断学》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福建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中医",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等多项课题;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在中医误诊学、人体健康状态辨识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主编著作38部、副主编著作9部,代表作有:《中医误诊学》、《中医状态学》、《中医健康管理学》、《身在中医》等,担任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近10年来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3000余次。
15、江西中医药大学
朱卫丰,女,1969年3月出生,广东平远人,中共党员,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委员、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委员、副校长,兼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省工程咨询协会专家,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2003年入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孔树脂用于中药生产的技术标准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项目--雷公藤微乳凝胶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南昌市科技局科技项目--枸骨叶抗脂肪肝有效部位的研究等。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钻山风抗关节炎有效部位及其经皮渗透和关节靶向的研究"。参与研制的中药新药(六类)"五味散瘀软膏"获新药证书。参与研究的"蔓荆子等五种中药材种植研究"获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研究的"蔓荆子等五种中药材种植研究"获2005年度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中成药》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篇。
16、河南中医药大学
许二平,男,1962年10月生,教授,方剂学博士研究生,中医方剂学硕士生导师,曾为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方剂学学术带头人,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副领导 。工作领域:中医方剂学教学及科研;研究方向:方剂配伍及作用机理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医学报》、《河南中医》主编和《中国医药导报》编委。 工作领域:中医方剂学教学及科研。
研究方向:方剂配伍及作用机理规律研究
在研课题:“河南历代名医及学术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在脑梗死后遗症期治疗有效性的机理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加味丹栀逍遥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调控HPA轴作用研究,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获奖情况:“健脾益肾、活血利湿法对家兔膜性肾炎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2003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五名;“高脂血症与肝肾阴虚相关性的研究”,2003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名;“舒肝健脑调郁片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2008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名;“精元康胶囊改善艾滋病外周血象的疗效评价研究”,2009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名;“温补脾肾法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血液毒性的研究”,201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第四名。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6篇;著作10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胃神经官能症,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肝胆脾胃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
17、陕西中医学院
孙振霖,男,1962年9月生,河北吴桥人,1999年6月入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现任省卫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拟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人选,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委员、副领导。 曾在华山冶金医专工作,1989年起历任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9年,在麟游县挂职,任九成宫镇镇长助理、县卫生局副局长; 2000年9月,任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 2005年8月,任陕西省卫生厅妇社处处长; 2013年6月起历任省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卫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2014年6月起兼任省科协副主席; 2018年6月主持省卫计委党组工作; 2018年8月起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8、云南中医药大学
熊磊,女,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精品课程《中医儿科学》负责人,云南省“郜发宝专家”工作站负责人,云南省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儿科学学术及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和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1984年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云南中医学院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至1998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1998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云南省WS厅授予“云南省名中医”称号;2012年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多年,承担我院研究生、本科教育工作。1998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余人,获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或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中西医临床儿科学》、《小儿推拿学》、《中医儿科学》等教材,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多项省厅级课题。获2016年云南省WS科技成果二等奖,2001年、2009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2009年云南省WS科技成果三等奖。
19、广西中医学院
姚春,女,汉族,安徽蚌埠人,1965年7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她曾任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副厅长级),广西壮族自治区WS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领导等职。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曾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主任; 广西中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党支部领导; 广西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综合协调处处长; 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 2016年11月,拟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2016年11月,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 2018年11月,广西自治区WS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领导; 2021年0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副领导。
20、安徽中医药大学
彭代银 男,1963年10月生,安徽潜山人,中药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华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药学会理事,安徽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合肥市药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药学院院长、药物研究所所长,安徽省高校省级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81年9月-1985年7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中药学专业读书 1985年7月-1996年7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中药药理教研室教师 1996年7月-1999年12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副主任、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 1999年12月-2003年2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主任 1999年12月-2003年6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03年2月-2006年3月 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药物研究所所长 2006年3月-2017年4月 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2017年4月- 至今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21、甘肃中医药大学
赵继荣,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甘肃通渭人,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1984年就读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系,198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9年7月至2000年6月,先后在甘肃省中医院骨科、整复骨科、颈腰椎病、脊柱骨二科工作; 2000年6月至2002年1月任甘肃省中医院整复骨科副主任; 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任甘肃省中医院椎间盘病科副主任; 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任甘肃省中医院颈腰椎病骨科主任; 2009年5月,担任甘肃省中医院委员、副院长。 2019年7月,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 兰州市第十二届zx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甘肃省WS厅确定为甘肃省医疗WS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确定为"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赵继荣系我院(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被省WS厅确定为甘肃省医疗WS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确定为“555”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在继承祖国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业务,勇于实践,博采各家之长,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创立了颈椎五步操及腰椎四步功法,有效的预防颈椎病,腰腿痛疾病的复发。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不但注重手法,而且强调中药治疗的意义,创制的颈椎Ⅰ号,颈椎Ⅱ号,通督止痛汤等在临床运用中取得满意的疗效。
22、贵阳中医药大学
刘兴德,男,1964年8月生,汉族,山东潍坊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贵州中医药大学副领导、校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医附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省政府特贴专家,曾获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分别于1988年、1996年和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曾任贵州医科大学副领导、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领导。 2018年8月,任贵阳中医学院院长、副领导。 2019年2月,任贵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国家级突发公共WS事件应急专家,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专业组全国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学组全国委员,贵州省暨贵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
23、山西中医药大学
前任校长: 刘星,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山西洪洞县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入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09,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学生 1991.08,山西中医学院学生处工作 1995.09,山西中医学院党办、院办副主任(副处级)(期间:1998.09-2001.08,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职学习) 2001.06,山西中医学院成教院负责人(期间:2001.09-2004.12,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 2002.01,晋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领导 2004.12,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领导 2005.04,长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领导 2008.07,山西省WS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期间:2009.06-2009.12,在山西省信访局挂职督查专员) 2011.05,阳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12.04,阳泉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2012.05,阳泉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3.04,阳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3.05,阳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15.12,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 2018.11,山西中医药大学副领导、校长 现任山西中医药大学领导。
现任校长:郝慧琴,女,1974年3月出生,毕业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学科带头人。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 2021年9月15刚上任。 研究学科(领域):中西医结合基础 研究方向:炎性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在研项目: 1. 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二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201801D121228)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2. 傅山风湿外治方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803D31084),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3. 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学科建设项目(1006Z2),山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项目
24、河北中医药大学 高维娟,女,汉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任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现从事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 1966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12月加入D,1989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毕业于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历任承德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生科科长,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兼研究生部主任;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3年4月任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2017年9月任河北中医学院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院长。
25、西藏藏医药大学
校长:米玛(无公开信息)
说明:以上资料来自百度与各校官网。
分析:以上25个学校,除西藏外,24所大学共27位校长(近一年内更换过校的,前任也纳入统计范围),中医相关专业毕业并曾经从事过中医相关专业教学或临床的共14位,西医相关专业毕业并曾从事西医临床或教学的共8位,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或主要从事公卫行政管理的共5位(以不同颜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