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25|回复: 0

李太云:推动中医药传统化与生活化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152

帖子

15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4
发表于 2022-7-26 16: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有人指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中医药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性体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与国际化,非但不是发展进步,反而是在掘墓埋葬中医。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西医化、行政化、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是中医自毁长城的重要标志,违背了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将加速实现传统中医的消亡。

中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传统化与生活化。


(一)传承精华。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医的精华?中医的精华,包括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两大块。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论”和“辨证论治”是精华中的精华,其次则是气一元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经络、藏象、体质、气功、养生等哲学、科学、医学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中医理论体系,也常被俗称为“中医文化”,这个理论体系是幼稚的西方医学再发展五百年也不可能具备的。中医的临床疗效在于辨证论治体系及与之对应的理法方药的齐备。两千多年来,无数医家和患者用生命证明,《伤寒杂病论》250多首方剂,可以治愈人类近八成或八成以上的疾病。因此,认真弄懂四圣之书(《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才叫传承精华。


(二)守正创新。明白了什么是中医的精华,才可能明白应该如何“守正”、应该守住哪些“正”。精谙中医理论、掌握可靠疗效,这是最基本的“守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中医原则、运用中医思维、参考临床疗效标准进行的技术性创新,才叫“守正创新”。背离中医理论与中医思维,不能切实提高临床疗效的创新,都是“瞎扯蛋”。比如青蒿素。青蒿素创新有余,守正不足,根本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思维研究出来的产物,而是在西方资本“废医存药”战略指导下产生的西药,所以本质上它与中医没多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张伯礼院士的“组分中药”研究,也是在“废医存药”战略指导下进行的创新研究。



(三)推动中医药传统化。中医传统化是对中医现代化的否定。中医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西医化,目的是将中医药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医学的附庸或补充。这是将中医引向穷途末路的危险举措。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中医现代化。中医传统化,首先要求中医回归经典。考虑到现代人很多不懂文言文、没有传统文化基础,我们可以将经典翻译或解释为现代科学语境下的语言,但是理论、思维必须是经典的理论与思维。中医传统化的第二个方面是传承方式。院校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我们就该反思是否将院校教育与民间传承共同结合,既能全面提高中医人的文化水平,又能保证其临床疗效。中医传统化的第三个方面是中医的监管模式。官方中医为什么会西化?因为它的管理模式完全照搬西医的那一套,所以他们不得不削足适履东施效颦。民间中医为什么会被打击迫害?因为正F找不到正确有效的监管模式,而西方资本不希望正统的中医继续存在于中国大地,所以二者合力打压民间中医。2021年3月6日的讲话中特地强调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下面的人要么体会不了,要么故意不去执行,使得这些模式至今无法建立(哪怕是试点也好)。



(四)推动中医药生活化。中医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始终为全体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医它既是抽象而科学的哲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也是非常接地气的、最抚凡人心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推动中医药生活化,首先就是推动中医大众化,推动人人都学中医、人人都用中医,让全国劳动人民共同学习使用中医养生保健、让更多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医生使用中医治病救人、同时让更多人摆脱西方医学的屠戮残害。其次,推动中医药生活化,有助于推动全民学习,建立学习型民族性格,既能有效建立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同时能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此外还可改造目前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氛围与民族气节,结束文化殖民历史,重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李太云,2022年7月26日。请有关人士将此文转发黄璐琦院士,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复兴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