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cm1919 于 2022-2-26 15:33 编辑
近年来,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提出了中医药进基层、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我所在的城市,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也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新机遇,中医药正在越来越贴近百姓的生活。
一、泉淮社区 2022年2月22日早上,我收到一条微信信息,是泉淮社区林志忍书记发来的: 李先生,跟您交流下,泉淮社区愿意全力摸索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和中医社区(家庭)普及化及中医治末病社区促进模式等尝试(尝试一个城市里面的城区样板,可持续的、以人民自主健康为目的的健康中国的样板)。 泉淮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泉州浦西万达城市综合体,交通便捷、周边配套齐全,人口集中。泉淮社区属老旧社区,人口超万人,其中社区居委会所在的泉淮小区由20余幢商品房和50余幢单位集资房(多种所有制企业和单位)及6幢解困房组成,占地约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近80幢楼(六层为主)约160单元2000余户5000多人,楼龄超30年,出租户超过一半,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体现为三个老:楼房老旧、设施老化、人员老弱。社区人口结构(包括出租户)以全龄家庭为主,是典型草根社区,适合作为试点样板。 泉淮社区立足老旧草根社区实际,抓住中草药百草园特色,定位健康社区愿景。泉淮社区的百草园模式,核心是发挥城市社区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信息流资源流聚焦的优势,突出窗口地位,利用社区居委会的特殊有利属性,打造IP,在有限的空间创新性地呈现中草药,特别是长期摸索经验后以盆栽形式集约化展示中草药,并尝试以多种形式融入小区(系列百草园、百草角落、百草广场、百草图书馆、百草天台、百草楼栋、百草家庭等),创建百草小区。最关键的是在硬件设施逐步建设过程中,要让百草小区跟居民息息相关,产生链接,以居民为出发点来创建百草小区,这样百草小区才有根基,才能长久;特别是希望以百草创生创造价值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增收实现共富和健康。百草创生包括:研学、种植、盆栽、产品、文创、香草、香精、中医适宜技术等方面。
看了林书记的详细介绍,我感触良深,当即回复了一条信息: 林书记早上好。你们的探索精神非常难得,这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力所能及的创新给了我一种极大震撼和启迪。 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落实到基层和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之中,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就是我们的每一个普通家庭、普通小区、普通社区、普通城区、普通村镇。 林书记和您的团队锐意创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本草文化,并将她生活化、普及化,让她变得触手可及,以此改善环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促进健康、美化生活,让居民们享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切实的好的改变,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美事,辖区居民因你们而变得精神更富有、身体更健康、生活而快乐。 请允许我冒昩代表最普通的居民们感谢您和社区领导服务团队的良苦用心和无私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造福更多的百姓,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结果林书记看了我的信息之后,就邀我过去参观。下午三点我在泉淮社区服务站见到了林志忍书记。林书记冒雨带我绕着泉淮小区走了一圈,详细介绍了小区的历史和现状,当然重点是带我参观了此前已经建成的两个中药百草园。第一个建于2014年,第二个建于2018年,里面种满了夏枯草、两面针、藤三七、桑树、无花果等。现在第三个园的规划图、资金和药苗都已准备就绪,很快就会动工开建,而连接第一个园和第二园之间的百草广场也已经在林书记心中酝酿。林书记还边走边给我介绍了小区各处的功能布局,比如互助艾灸室、绿色健康步道、百草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小广场等,以及医养结合点、南音社、书画小组、声乐小组等活动点。 小区的汤老今年已经76岁了,几十年来一直痴迷中草药,在他家门口有一个百草角落,种了很多草药,遗憾的是我们路过老汤家的时候,老人外出不在家,没有见到老先生。据林书记介绍,这几年来为了建百草园,他拜访了很多中医,如南安的民间中医方老师和潘老师等,得到了华侨大学医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泉州市农业学校、泉州市第一医院、泉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众多单位和团队的指导与支持。 中医药进社区的政策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小区并没有太多好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所以泉淮社区只能自己探索,边做边摸索。即使到现在,林书记也坦言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也是在不断的尝试,寻找一种跟居民有关、居民参与、居民得利,让中医药生活化、大众化、利民富民的全新模式。
很多事情看似简单,真正去做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作为一个社区领头羊,需要考虑的不是一个角落一面墙,而是几十栋楼一万多居民,要考虑这些居民都是中低收入人群,要考虑住在这里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需求,要方便中青年出入及停车,要方便老年人颐养天年,要有利于青少年学习成长……由于濒临万达和市区主干道田安路,还得考虑外观形象,总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而资金人力都非常有限,难题是显而易见的。 我看着这些有着30多年历史的楼栋,却一点都不觉得它们陈旧,在林书记带领下,小区正在焕发生机,说不定很快就会成为泉州的“网红”小区。
二、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现在的校园,大多绿植成荫、花香四溢,但是所种的大同小异,而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不一样,他们直接向福建省中医药大学学习,在校园里建了一个“时珍园”。 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增进小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自2017年3月起,该校一直着力于中草药课程的建设与探索,不断丰富“时珍园”里中草药的种类,同时让中草药兴趣小组的小朋友轮流讲解中草药知识,增加了孩子们对中药的认识和兴趣。 2022年1月5日,泉州市中医院张英书医生给学校中草药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中草药知识课。张医生化身为大讲解员,帮助孩子们对所学的常见的中草药知识进行大整合,把中草药繁杂的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张医生从理论、分类、药食同源等方面给孩子们“加餐”,着重讲解了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药食同源和饮食宜忌,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哇。原来这些我们常吃的食物居然还是中药呢!”“我要赶紧记下来,回去这样炖汤喝”“医生,肉桂和桂皮一样吗?”“辩证思治应该如何处理呢”诸如此类的童言稚语,无不显示出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张医生带着孩子们在“时珍园”和中草药的近距离接触,“大讲解员”针对仙人掌、芦荟等这些常见中草药的效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孩子们懂得中草药通过炮制等手段不但有观赏性,更具药用价值。
三、洪濑卫生院 跟很多的乡镇卫生院一样,洪濑中心卫生院20多年来也是一直没有中医。2018年,洪濑中心卫生院迎来了第一位中医师,而且是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人习惯称之为“二院”)中医肿瘤科工作数年的优秀青年中医。为了请来这位中医,卫生院很早之前就开始规划筑巢引凤,在门诊楼一楼本就拥挤的空间里腾出两间中医诊室、在四楼建了一个几百平方的中医馆。请来的这位中医师,正是我亦师亦友相知多年的校友苏志扬医生。
苏医生从省属医院来到乡镇卫生院,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只见过基层医院的医生想方设法进大医院工作,很少听说三甲医院的医生往小医院跑的。我当时也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我在他的诊室门口看到那长长的就诊队伍,我才知道,他是真正的中医,是真正来帮助父老乡亲们解决病痛的医生。 因为工作原因,疫情之前我经常去洪濑卫生院观摩学习,从最开始中医诊室门可罗鹊,到现在挂号排队要等一两个小时,我亲眼见证了苏医生给洪濑卫生院带来的变化。不管多忙,苏医生都是轻声细语、耐心细心地为每一位病人诊断处方,还要不断的教他们怎么自己保健养生,怎么配合饮食和运动;经常是这边还在一边看着,以前就诊过的或后面排队的又插进来问各种问题,他都很有耐心的回复别人;由于良好的疗效和热情的态度,苏医生现在在洪濑已经是有口皆碑,成了一方名医,泉州的各级媒体都报道过。
因为官方媒体报道过,所以官样文章我就不写了,这里只是写写我自己的所见所感。基层医院往中医方向发展,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真正造福百姓的最佳途径,因为只有中医才能让穷人也看得起病,而且能保证疗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获得最佳的疗效。
四、园坂村 园坂村地处泉南高速路口旁,原本村民们跟中医药八杆子打不着,2021年9月,村里的蔡宝珍老师组织了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中医兴趣班,纯公益性的,每个周末上一节课。这个兴趣班最开始只有三四个孩子来听课,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位固定学员。孩子们很感兴趣,寓学于乐,理论实践相结合,每次上课都有新收获;父母们觉得孩子学到了知识,养成了更好的生活习惯,获得了更健康的身体,大家都很开心。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些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诊断方法,在学校里时不时的就让同学伸出舌头来看看、或者伸出来摸一摸脉象;同学或家人有个感冒咳嗽的,这些“小郎中”们也知道分辨是风寒还是风热了,像姜枣颗粒、银翘颗粒、小柴胡颗粒……这些他们都知道辨证使用了;当然还包括艾灸之类的外治法。而且兴趣班不只讲中医药,连带着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甚至相关的物理、化学等知识都会涉及,大大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中医药振兴发展和中医药进基层,可能这是最好的形式吧,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和正确的医学理念,了解一些中草药的性味,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健养生方法,对家庭和学业都有帮助,对国家和社会更是大有裨益。(李太云,2022年2月24日于泉州中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