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云按:本文于8月10日、12日、15日分三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为该报评论员王淑军。 《中国中医药报》按: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根的根基。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而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典型载体。D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将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让每位中医药人思考: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应当如何认识和发挥好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对此话题,本报刊发系列评论略作梳理和思考。 一、民族复兴突显中医药文化价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就需要有一个时代的回答。中国当下的时代,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的主题。此时代主题给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了若干时代之问。面对时代之问,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回答越来越超出医学的专业领域,成为在实践上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在理论上需要文化、科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界深入思考的大事情。其中,从文化角度作出回答并梳理出中医药的时代价值,尤为迫切。从大文化的角度,所言及的时代之问至少有三个: 其一,在西方科学主义依旧一统世界的情况下,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能否确立区别于西方式科学的中国式科学体系和范式,充分发掘其巨大的潜在价值,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其二,在百年来西方文化冲击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复兴愈益迫切,中医药作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 其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西强东弱的态势下,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有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推动文明互鉴和交融? 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法,医家属于“子部”,重点关注生命健康领域的问题。而如果从当下人们习惯的西方学科分类看,那么中医学就其防病治病的技术方法体系而言,属于以人体生命健康为对象的医学科学,这是其科学属性;而就其与中国哲学高度重合的中医药理论体系而言,则又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属性。 而如果从历史看,在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就自身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百余年来一直备受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影响而争议纷纭,逐步演变为一个极其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也体现出以民族特性为基础的强烈文化属性。 可以这样说,近代以前,中国的医学以“医”定位自身,其医学科学属性压住了文化属性。而近代以来,随着包含西医学在内的西方科学文化强势而来,中国的医学则以“中医”定位自身,以区别于“西医”。于是此一“中”字在承载中医学之中华民族特性的同时,也承载了百余年来的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中西医两种医学间起起伏伏的纷纭争议。正是在自近代至今中西方文化和价值碰撞交融的历史背景下,中医学文化属性的重要性才日渐突显出来,甚至在某些历史时段格外突出。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两种意识形态尖锐交锋的今日,这也恰是回答上面三个时代之问所以迫切的原因所在。 今天,每位炎黄子孙生逢于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正是这样的伟大时代,突显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这应成为今日每位国人历史地审视中医药价值和作用的一个基本视野。 在此视野下,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之内涵,会愈觉其格外深刻。 二、中医药学是中国自己的科学传统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的提问隐含了似乎科学只有西方才有的假设。 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在迥异于西方的中华文化背景下,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和科学路线,只是中国的科学不同于西方的科学,而呈现出价值论上崇尚天人合一(西方是天人相分)、宇宙论上强调道气一元和生成演化(西方着意形质实体和还原分析)、认识论上强调阴阳互根体现主客相融(西方是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等中国独有的学术特性。这意味着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并非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一切认识的标准。 如中国的农学、算学、医药学、天文学、建筑学、环境学、工程学等门类,均有着不同于西方科学特性的中国式科学传统和科学路线,自成独立体系。其中中医药学就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 与其他中国本土学科一样,在天人合一的总体思想背景下,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科学)基本思想,并立足实践,逐渐构建起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气血津液、辨证论治、药性归经等一套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历经数千年形成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自成体系、疗效确切、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一门科学,注重时间演进、整体认知,从宏观、系统角度深入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历史上,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西医尚未有特效药及疫苗研发赶不上病毒变异的情况下,中医药再次大显身手,为成功防控疫情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西医协同成为全球抗疫的最佳医学模式,也或将成为人类卫生健康的最佳模式,并可能引领世界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自西医传入中国,中西医科学之争、中医存废之争一直延续至今。同样,在西方科学进入中国以来,人们习惯于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诠释和衡量中国学术,故而在许多国人的认识中,中国没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并视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即便有科学传统也不值一提。 而中医药在今天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则告诉国人,如同中国的文化传统值得传承和尊重一样,中国的科学传统也不应被忽略和低估。比如中医,其从不同于西方的另一个视角对生命健康的规律性把握和认识,很多内容已超出西医的视野,可为世界医学发展开辟出新境界、指引出新方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利用,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总书记的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且极具价值的一门科学,并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 因此,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要有高度的科学自信,在充分学习利用西方科学的同时,不忘挖掘中国科学传统的巨大价值,努力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其与西方科学优势互补、相融相通,构建起优于单纯西方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中国特色科学体系和话语体系,完成自身的超越性发展和境界提升,为人类科学的突破创新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三、中医唤醒国人沉睡的中华文化基因回望近代百年,当部分国人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睁眼看世界时,中华文化的困境便已开始。伴随着西方文化强势而来,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总体被视为腐朽落后的东西踏在脚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几近被扫荡一空。西方文化和科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呈现样式一度成为评判各领域是非好坏的主流标准。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科学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则日渐隔膜。于是,当我们跟随西方现代化的步伐,迅速富起来、强起来时,部分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失了中国“魂”、落了中国“魄”,中华文化的基因沉睡了下去。 而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当我们试图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却发现很多国人的民族文化基因因沉睡太久难以唤醒。此时,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因而突显。 这是因为中医药学在价值理念和理论层面上,“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蕴含了中华文化深邃的哲学智慧,“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而且,中医药学在人伦日用层面上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伦常日用之中,化作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强调因时因地的四季节气养生,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吃穿住行与健康息息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仁者寿”“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养形、养气、养神的统一等。 中医药学在价值理念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的同构性及其在伦常日用层面体现的人民性,使其成为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蕴涵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中医药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振兴中医药。在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既大力弘扬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又深入推进中医药的生活方式化,可以有效唤醒中国人沉睡的中华文化基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路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总书记的论述把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突显了中医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生活方式化,将很好地发挥外化中医健康养生理念于行、内化中华文化价值理念于心的效果,成为推动唤醒国人中华文化基因的有力先导,中医药文化科普对中华文化复兴的带动作用不应被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