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病,大约可分为三种:一是身体之疾,基本上可用本草治愈;二是精神之患,有些是能用本草辅助或缓解的,有些则是药力所不能及的;三是物质之乏,这个是他人力所不能及的,唯有靠自己。《增广贤文》说: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很明显,这个病,用药是无法治愈的。
昔读《本草新编》,于“香附”条下见一段有趣文字:
香附解郁者,解易舒之郁也;香附开胃者,开未伤之胃也。相思之病,必得其心上之人,而郁乃解;断肠之症,必得其意外之喜,而胃乃开。区区香附,固自无功,即益之以大料之芍药、浓味之当归,亦有无可如何者矣。岂尽可望于草木之解郁而开胃哉。郁之不解者,非草木之能开。而郁之可解者,舍草木,又奚以开之耶。 什么意思?香附能解“易舒之郁”,但不能解真正的郁;能开“未伤之胃”,但不能治断肠之疾——什么叫易舒之郁?作者没有明说,举了个例子说明:比如相思病,必须得遇思念之人才可解,药是不可解的。关于这个问题,陆放翁有诗为证: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增广贤文》说: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又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管药也好,酒也好,都解不了真正的心病、真正的忧愁。真正的愁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这个“杯”是酒杯还是药杯都一样。我们都知道,生气、动怒、抑郁、忧愁,都是心或肝的问题。“心肝宝贝”这个词很有意思。生气动怒抑郁忧愁,表面看是“心肝”的问题,其实是“宝贝”的问题。宝贝在古代是指贵重珍奇的东西,现在“宝贝”约等于“金钱”。所以这个词,实际上是给生气动怒抑郁忧愁等负面情绪,找到了深层的原因。鲁迅说,90%的烦恼能用钱解决,另外10%的烦恼能用钱延缓;但是钱从哪来,鲁迅没说。(这话应该不是鲁迅说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谁说的,哈哈)难怪现在很多人都在感慨: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种惆怅。那么,对于“易舒之郁”,就是那些可以用本草解决的问题,咱们还是要继续研究。《辨证录》云:人有遇事或多言而烦心者,常若胸中扰攘纷纭而嘈杂。古人用温胆汤以治虚烦,而烦转盛者,正误认胆寒也。治法宜于补心之中,而用清心之味。(注曰:虚烦在心热,非关于胆。)又云:人有晨夕之间,时多怒气,不必有可怒之事而心烦意躁,不能自遣,至夜则口干舌燥,此有一更睡熟,余则终夜常醒。治法必须大滋肾水,甘霖大降,自然心火取给于肾,肾水足济夫心,而肝木之气,往来相通,而顺适矣。又云:人有少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夫肝性急,宜顺不宜逆。盖血少则肝燥,肝燥则气逆也。又云:人有易于动怒,虽细微饮食,琐碎居处,家人父子之间,无不以盛气加之,往往两胁满闷,其气不平,遂致头疼而热,胸膈胀痛。夫肝性最急,得血以养。惟肝中无血,则肝气抑郁而不舒,遂易动怒矣。盖肝气最不能藏而喜泄,今易于动怒者,是肝血欲藏而不能藏,肝气欲泄而不能泄矣。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生气、动怒、抑郁、忧愁,一责之于心,二责之于肝。心胸开阔,肝经舒畅,病安从来?今年以来,本人治三例抑郁症,两例痊愈,一例微效。今泉州某精密机械公司杨总因长期抑郁焦虑失眠咨询于我,遂有所感,作是文以记之,并拟一通方如下:生白芍30g、枳壳15g、北柴胡15g、炒香附15g、龙眼肉30g、生龙骨20g、锻龙齿20g、制附子20g、干姜15g、炙甘草10g、炒白术20g(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此方,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本人概不负责)常态化防控,经济持续下行,百姓生活愈发艰难,造成抑郁者日益增多,愿此方能帮助到一部分有缘人。中医,自古以来就不会趁火打劫,却总是在危难之时扶危济世。(李太云,2022年11月3-4日,于泉州中约堂中医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