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7|回复: 0

范维乾:中医学的辩证唯物主义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9

帖子

15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9
发表于 2021-12-8 1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人异口同声地说中医学是“朴素的唯物论”,一张口就大错特错了。最高领导人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若“朴素”,就低人一头,落后一截,怎样担负“先行者”和“钥匙”的历史重任?
一、社会的定义   

以社会状态生活的蚂蚁蜜蜂野狼沙丁鱼们对《辞海》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提出强烈抗议,蛮横地否定了动物们的社会生活。作者称,社会指同类生命群体普遍联系的生活状态。蚂蚁与人类不是同类,生活在不同的时空层次,不能形成同一个社会。上述关于社会的定义,适用于人类、动物、植物、病毒等生物们的社会存在。

二、普遍联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   

洋洋大观地辩证唯物主义讲对立统一规律、物质与意识、现象和本质、讲运动讲因果讲社会…,其核心是普遍联系,普遍联系是它的灵魂,没有普遍联系就没有唯物辩证法。所以,恩格斯一锤定音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张瑞生《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63页)。

三、中医学的超级科学性

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统一的,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这是亘古就存在的真理。中华先祖们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却歪打正着,把体现辩证唯物论的“社会”概念引入到了人体生命之中。《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以为天下则大昌(灵兰秘典论)”,“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师传篇)”。认为人体是政府管理机制和百姓大众(细胞)共同形成的社会或国家(天下)。作者称,辩证唯物主义最佳的诠释就是社会,社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体现。一部辩证唯物主义、一部社会科学,可以总结归纳为“十六条”:物质性、联系性、矛盾性、统一性、系统性、时空性、层次性、凝聚性、社会性、自然性、恒动性、可变性、稳定性、控制性、有序性、实践性。将一本书化为“十六条”,纲举目张,一目了然,便于阐述和运用。
中医所说的“百姓”,西医称为细胞,于是中西医合璧的“百姓细胞”一词应运而生。《黄帝内经》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肾藏精”,认为“肾精”是百姓细胞的基本物质,这是十六条的物质性。先天肾精“生之来谓之精”,“人始生,先成精”,来自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着后天肾精的“成形”作用。先天决定后天,后天肾精表达先天肾精。与现代科学如出一辙。明·张景岳(1563--1640)说:“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此一形字即精字也,盖精为天一所生,有形之祖”,“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治精即所以治形,治形即所以治精”。所谓“成形”,乃指“血脉、肉、皮、骨、脑髓、筋”等人体组织脏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蛋白质和细胞,后天肾精主“成形”。
黄帝们(坚守中华文化之中医学的知识精英)称,肾精之成形作用是一种暂时的结构状态,谓之“肾藏精”;有储藏就有释放,肾精还要“精化为气”,由静态的“藏”变成动态的“化气”,这是十六条的可变性、恒动性和层次性。张景岳(又名张介宾)说:“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肾精蛋白质和细胞有工作的动态和休闲的静态两种状态,未激活而休闲时,元气(生命原动力)是潜藏状态,激活而做功工作时,元气是释放状态,前者谓之“肾藏精”,后者谓之“精化为气”。肌肉收缩、脑细胞思维、心脏舒缩、白细胞吞噬时…,肾精由静态(水)转化为动态(火),肾藏精不复存在了,变成了心火、心主血,作者称为“精动为血”。张瑞生说:“事物的发展存在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静态的肾精、动态的心血,都是生命状态,作者简称为“生命态”。“精动为血”是肾精向心血的质变。西医学研究“形质”即蛋白质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所以要搞解剖生理学之实验室研究。中医学则看“升降水火”等生命态,无须实验室研究。“阴阳升降水火表里”等生命态,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现象。或者说,中医学将自然界的现象引入到了人体生命之中,演绎出了真正的自然科学,这是十六条的“自然性”。
西医学不研究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态”,在这个节骨眼上,中西医分道扬镳了。西医学的切入点是微观层次的形质,中医学的切入点是宏观层次的普遍联系的生命态。西医学研究分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中医学则研究分子细胞们所形成的“群体合力”(参看央视在线2021年11月8日“论人体生命合力”)。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就是无限的永远运动的物质总体,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摘自辞海等)。《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味归形”,“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张介宾说:“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此一形字,即精字也”,“易曰形乃谓之器”,“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黄帝们所说的器、形、精、气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物”,所说的升降出入、精化为气等,就是物质的运动变化和时空性,十六条谓之“物质性、时空性”。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辩证唯物主义,何来莫须有的“朴素”之说?正是因为人为的把中华文化“朴素”了,将黄帝关于人体社会的认知当成糟粕丢弃了,迄今停留在古代圈子里,不敢面对现代科学,把科学一词说成西医学的专利,自己把自己置于不科学的绝境之中。
因为不承认唯物辩证论的物质性,今天的中医学把血糖血压、胰岛素、肾上腺素、血液渗透压、ATP释放能量等每个人身体里都客观存在的人体问题,睁着眼睛不承认。今日中医学的职责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给老百姓和全球人类,回答中医学的科学性。没有人会反对科学中医学的!《类经》说:“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风云得以施,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古人的“气”指能量(热能、动能、光能、红外线、量子、磁力、肉眼看不见的各种力),能量表达为功能、运动、活性、活力、生命力、元气。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能,线粒体将植物能转换为动物的“气”。气是恩格斯所说的“实物”的存在形式。气是物质所生,气又能生成物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说普遍联系。人体的亿万个单细胞们,必然会普遍联系为系统或互联网。比如,黄帝们认为人体有元气、卫气、中气、真气、肾气等各种的“气”,但这些“气”必然会普遍联系而形成一个“诸气者皆属于肺”的巨系统,它的系统科学术语是“肺主气巨系统”。黄帝们又说:“肾上连肺”,“谷入于胃,以传于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五脏六腑,肺为之盖(盖即表)”,将“肺巨系统”和“肾、脾、五脏六腑、谷、天气”进一步普遍联系为人体互联网(整体观念、天人合一)。黄帝们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天气通于肺”,没有氧化名词,却知道肺气主氧化。氧化即“气化”,气化即“火化(燃烧)”,食物必须“火化”才能变成营养物质。黄帝们早就明确指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的氧化作用才是食物运化的主角。细胞质内的无氧运化(酵解)和细胞线粒体中的有氧运化都是肺气之氧化。氧化之性为火,乃是一把双刃剑,此火损伤形质,谓之自由基。但有肺阴制约之保护之。
黄帝们在辩证唯物主义之普遍联系思想主导下,创造了人体的社会科学、系统科学和互联网科学!后人改称为中医学,这一改动,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中国版之辩证唯物论的“初心”!连钱学森都说“系统科学是西方科学的前沿,它和中医的理论非常相似”,哪里知道中医学本来就是超级科学的人体互联网科学、系统科学!

四、中国版的辩证唯物主义

春秋末期周朝人李耳,又称老子,公元前570年出生于今河南省鹿邑县,著《道德经》。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出版量最大的书籍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百度知道》称“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着天然就有的不依人们意志左右的运动规律性,谓之“道、道法自然”。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自身内部的矛盾,谓之“阴阳”。阴阳和谐统一谓之“一”,阴阳对立冲突谓之“二”,在阴阳矛盾的激荡冲动之下,就会变化出新的事物,谓之“三”。《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矛盾’”。显然,老子的“道法自然”和今天的对立统一规律如出一辙。
成书于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倡言“阴阳学说”,与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不测之谓神”,“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者是也。法,取法也。和,调也。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故知道者,必法于天地,和调于术数也”,“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张氏在《景岳全书》说:“天地之道惟此阴阳,阴阳之变惟此消长。故一来则一往,一升则一降,而造化之机正互藏为用者也”,“夫阴阳之道,以纲言之则位育天地,以目言之则缕析秋毫,至大至小,无往而非其化也”。以上先贤所说,活脱脱地中国版的对立统一规律(道法自然)。它是万事万物变化莫测(神明)的根本规律性(万物之纲纪)。并且遵循中国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创造了真正的人体自然科学即中医学!
隋·杨上善在注释《黄帝内经·太素》时说:“一分为二,谓天地也”,南宋朱熹说:“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列宁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朱熹说:“一中有二”,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天下无不二者”。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一分为二和合而为一,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一,指统一体;二,指阴阳矛盾。张景岳说:“太极初分,两仪以判,一动一静,阴阳见矣,阴阳之体为乾坤,阴阳之用为水火”。一,也指混沌、太极。此时阴阳平衡和谐为“一”,乃至阴阳矛盾斗争对立,是为两仪。阴阳矛盾斗争的结果则产生了新生事物。比如无病健康为太极,有病时死与生(阴阳)矛盾对立斗争,结果或康复或死亡(都是新生事物,老子所说的三)。
中医学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上下左右南北、升降出入、卫气营血等,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人体科学中的普遍运用。此种两两相对的“对联”,形成了鲜明地对比性、操作性、层次性、空间性,作者称为“两分观念”。

五、辩证唯物论主导的新黄帝医学

《黄帝内经》本来是大气凛然的属于中华文化的黄帝医学。今天所说的中医学,丢弃了中华文化之辩证唯物论,以“朴素”的自我猥琐的面貌陪衬在西医学身边,早就不是中华主人公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春风带来了黄帝医学浴火重生,翻身做主人的新时期!
核酸DNA(先天肾精)决定蛋白质与细胞(后天肾精)及其生命活性(肺主元气、肾上连肺),黄帝们为之命名曰“肾气、真气、命门之气、元气”。命门者,决定生命的根本,作者称为“命门轴”。西晋·皇甫谧(215--282年)在《针灸甲乙经》中首次提出了“命门”。明清医学家薛己、张景岳、李中梓、赵献可等完善发展为“命门学说”。《类经》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夫肾者水也,水中生气,即真火也”,“夫水火皆宅于命门,拆之则二,合之则一,造化由此而生,万物由此而出。其在人身,为性命之根底,为脏腑之化原,故许叔微云:补脾不若补肾”,“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清·唐宗海说:“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别名之曰命火”。“命门轴”在临床称为补肾,是中医学居于首位的根本性治疗大法。在辩证唯物论的主导下,我们知道了所谓补肾,原来是人为调理、修复、激活、滋养核酸基因和蛋白与细胞这个“命门轴”。难怪中医学能治疗西医学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老百姓赞誉的妙手回春、华佗在世并非空穴来风。不懂老祖宗绝学视中医学为粪土的炎黄子孙们醒醒吧,叛逆中医就是叛逆祖宗叛逆中华!眼看老祖宗的绝学绝技正在快速失传,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
中医学的“心肾肺胃”等都是生命态、巨系统、互联网的人体超级科学之术语。《黄帝内经》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这里的“肾”指命门之阴即肾阴(肾水)的滋养和控制作用(十六条之控制性、稳定性)。凡动态必有制动,尤其是高难度的动作(作强),必须有相应“稳准精细”的制动系统。大脑意识指挥思考、四肢的杂技、魔术的快捷手动作,皆是“作强”。肾阴之制动即“开关与控制系统”,这是前沿的系统科学的控制论。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麦冬、女贞子、白芍、山萸肉、玄参、地黄、龟甲等药物为代表的滋阴方药,通过对“命门轴”的滋养涵养、修复,治疗震颤抽搐、失眠、癫狂、皮肤烂痒等属于阴虚阳亢者。
《黄帝内经》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巢氏病源说:“胃象土…脾之府也”,张景岳说:“胃为府者,犹府库之府,府之为言聚也”,称人体受纳津液的容器为胃府,受纳即空间,空间与时间同在,胃府是十六条时空性的运用。胃府容器中的津液,发生了运动变化,谓之“脾主运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胃府象车间,脾象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原来黄帝们之“以膜相连”是苦口婆心告诉后人“脾胃一体”之时空性。一个细胞,一个线粒体,一个大脑,就是脾胃一体的存在。大脑是“吃糖”的最大食客,中医有脾“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乙型脑炎喷射状呕吐乃脑压过高,用清阳明(胃)大热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治疗,故大脑的思维也属于脾胃。癌症、肝脏肿大等占位性疾病表现为胃府堵塞,通降胃府即消除空间占位就是治疗途径之一。作者发现许多心脏疾病会有胃脘部堵塞、恶心呕吐症状,要从胃府论治。中医学的心肝脾肺肾胃等藏象,是重叠镶嵌构象,而不是“诸侯割据”的各自为政。
中医学早就明白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液。为此,提出了“津液”术语。“液”指体重百分之七十的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津”指以水液为载体的营养物质和信息传递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之津。属于肺卫气之淋巴细胞,为了快速传递抗战信息,召唤聚集形成抗战合力,会生产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命门轴、元气)。少量的信息因之就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西医学称为瀑布效应)。如常见的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抑制病毒的增殖(即抑制病毒的命门轴)。脾胃津液关乎性命,故温病学派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清·庆云阁说:“胃主四肢,为津液之主”,何廉臣说:“胃主一身津液也”。脾主津液之运化,从而“土生金”,以抗御外邪(如增强免疫淋巴因的作用)。大脑之思维意识,全靠信息传递之津起作用,故治脾胃即治津液,治津液则醒大脑。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开始,经过血脉的运输,肝细胞的运化,乃至细胞内的氧化过程,这是脾主运化的全过程。这是由“命门轴”既定的一环扣一环的程序。凡程序则必须有条不紊,十六条称为“有序性”。有序性障碍谓之肝气郁滞,调理有序性恢复正常谓之“疏肝理气”。尤其是女性每月必来的月经,易受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而有序性失调,故疏肝理气为女科常用之法。
和人一样,肾精(蛋白质与细胞)也有休闲与工作两种生命态。未激活前即元气未释放之生命态谓之“肾水、肾精或肾藏精”,激活后元气释放做功之的生命态谓之“心血、心火、心阳”,激活过程谓之“精动为血”,血者精之动也。若“精动为血”迟滞,谓之“瘀血”。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补血,就作用于“精动为血”。通过治血,使命门肺元气得以释放,谓之血为气之母。十六条之空间性认为,精在下为阴,血在上为阳,“精动为血”是由下向上的运动,“丹溪谓上升之气自肝而出”,张聿清说:“肝合脾升,而心血以生”,黄元御则认为肝脾主左升,其根在命门,提出了“肾肝脾”主左升巨系统之创新理论。通过补肾升肝健脾,激活“精动为血”,使心神明光芒万丈,谓之大补气血。人参大补元气,作用在此。黄芪大补元气则振奋以白细胞为主体的卫气巨系统,故能治疗疮疡痈肿之感染,促进创伤愈合长肌长皮,治疗卫气反应异常之过敏反应。蛋白质、脂质、多糖和细胞谓之肾精,这是生理学。若发生病理学的变性变态,就成了“痰”。比如血脂过高,超过了正常值,状态变了,就成为变态之“痰”。动脉应该柔软性光滑有弹性,若血脂侵入动脉血管壁,到了它不应该去的地方,形成了粥样硬化,则是“变性变态”之痰。血小板过多,幼稚无用之白细胞过多,皆属于上升之火,及变态变形之“痰热”,也是命门轴之阴虚阳亢。细胞不受控制任意增殖为癌症,也是变性变态之痰邪。慢性肾病、肺纤维化、肝硬化、脑痴呆等等,莫不是肾精之痰变,故中医有“百病”生于痰,治痰则治“百病”之说。而且瘀血与痰都涉及到“精血”,成为痰瘀互结之疾,每每祛痰与活血化瘀同时应用。肝脾主升糖而“中气”充足,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升糖不及而低糖,肝脾阳虚也;若升糖过亢则为火为血热为痰热。附子振奋命门之火,干姜温暖脾土津液之寒而吸水入脉,桂枝振奋心阳温通血脉宣降于体表和身体下部,当能促进微动脉宣发津液灌溉四旁细胞群…。
新黄帝医学是中西医全面大融合大革新的伟大工程,体量极大,略叙梗概,不逮详述。20世纪的中西医结合,是“用西医来化中医”,事实证明已经失败了。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则是钱学森先生倡导的“用中医来化西医”的“衷中拿西创造新医”的伟大工程!全球华人每年清明节都来黄帝陵拜谒老祖宗,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衷中拿西创造新医”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医学,打开中医学奥秘的钥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十六条”。中医学寒冬未过,处于低谷,但春天必将到来!
人问,你写这些有什么用?作者说,昔日中医学前辈们无名无利,却呕心沥血,写出《伤寒杂病论》《类经》《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温热经纬》等宏篇大著,就为弘扬黄帝医学。适逢中医学自黄帝内经奠定基础、伤寒论及温病学派等临床大家治病之第二大步以来,如今它要迈出“衷中拿西”的第三大步。作者一介布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聊尽绵薄,无愧先祖。


(本文作者:范维乾,男,1942年9月22日出生于兰州市,陕西省蓝田县人,行医汉中市,中医大专学历,中医副主任医师。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黄帝内经,提出了“衷中拿西创造新医”的新黄帝医学创新理论。论文“世纪之初谈中医”“论人社会科学”“论人体的生命合力”等约百篇论文在中国医药学报、中国医刊、科学中国人、今日中国(两会特刊)、中医临床研究、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联播网、欧洲新闻、韩国新华网、泰亚新闻、光明网以及巴塞罗那、汉堡、悉尼、汉城等国际学术会议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复兴讨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